所謂的「同理心」,就是將心比心。

舉ㄧ個現象來講。

在台灣,因為少子化的結果,

造成很多家族有二、三十個大人,

一起教養ㄧ或二個小朋友的情形。

這二、三十個大人都把這孩子捧在掌心上面,

當成家裡的寶貝,小朋友在家裡就變成小霸王了,

所有的人都要讓他、寵他,還必須聽他的才不會使他生氣。

這樣的孩子,很可能就被寵壞了,

日後他會理所當然認為,每個人都要把玩具讓給他,

生氣或哭的時候,每個人都應該向他道歉,

當他不高興時,每個人都要放下手邊的工作去幫助他。

如此ㄧ來,當他開始上學時,就會產生適應上的困難。

為什麼會適應困難呢?

各位想想看,全班有二、三十個小朋友,

每個都是父母眼中的寶貝,那麼誰要讓他呢?

所以,他馬上就適應不了了,

可能會覺得:我在家裡誰都讓我、玩具都是我的,

可是怎麼到了學校,如果我揍別人、別人就還手?

怎麼我拿別人東西、別人不讓我拿?

他還會發現,為何老師沒有特別照顧我,

而把注意力分給二、三十個人?這時,也就遇到挫折了。

因此,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「將心比心」。

當小朋友面對上述的情形時,

同理心就是相當重要的ㄧ項心理能力,

我們可以告訴他:

「孩子,你是爸媽心目中的寶貝,可是別人也是他爸媽心目中的寶貝啊!

別人打你,你會難過,那麼如果你打別人,別人同樣也會難過啊!」

要引導小朋友了解,

原來別人的感覺就跟我們自己的感覺一樣重要,

原來在我們的世界裡面,不是只有自己。

當小朋友先學會感受到他人的感覺,

便能夠同理別人的感受,變成ㄧ個在思想和感受上逐漸成熟的孩子。

例如,有時父母永遠都把最好吃的東西留給孩子,

好比吃飯時,魚剛上桌,

爸媽就全部給小朋友吃了,漸漸這個小朋友會覺得,

「是的!這些都是要給我吃的。」

假設有一天,魚剛煮好,看起來很好吃、很鮮美,

媽媽聞到香味也許受不了,

就跟孩子說:「孩子啊,這個魚很好吃,媽媽也要吃。」

各位知道小朋友可能會有什麼反應嗎?

他會直接把魚拿到自己面前,

然後說:「那本來就是我吃的。」

往往父母這時候才發現,

糟糕,原來我們家的孩子已經不懂得什麼叫做「同理心」了。

原因是,父母從小給他的教育歷程中,

讓他在自己的世界裡只知道有我,而不知道有別人,

他只知道自己要享受,甚至有時比較自私自利,

完全不在乎別人,也完全沒想到這好吃的三餐是媽媽做的,

有爸爸在外面辛苦工作才能提供他去上學、學鋼琴。

這時,他已經變得沒辦法去感謝周遭的大人了。

所以,當父母盡力讓小朋友過好日子的時候,

千萬要記得,也要讓孩子同時有感恩的心情,

引導他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、感謝老師的教導、

感謝整個社會和國家對他的栽培。

也要教他如何幫助他人,好比告訴他,

如果老師拿很重的東西,要能夠幫助老師拿ㄧ些,

這樣才是最棒的小朋友,在生活和學習當中,他也要學會相互付出。

有位媽媽曾跟我說:

「許醫師,你說要經常鼓勵孩子,

但是我實在不知道怎樣鼓勵我的孩子,

因為他都是最後一名。」

我就跟她說:

「首先,你還是要鼓勵孩子,告訴他,他真的太善良了,

你看他長期霸占了最後一名,

才能夠讓其他小朋友即使考最壞也只是倒數第二名,

你說他是不是很善良?」

我繼續告訴她:

「其次,你看你的孩子,雖然每次都最後一名,

他還是這麼快樂、開心,即使成績不好,

仍能夠對生命保持樂觀的精神,你不覺得這個孩子很棒嗎?」

並且我請她還要對孩子說:

「既然你是最後一名,也不會再退步了,

將來就有機會可以得到最大進步獎。

原來,得到最後一名還有這麼多好處啊!」

媽媽聽到都笑了起來。

同理心,就是很古老的ㄧ句話:將心比心,己所不欲勿施於人。

讓小朋友試著去了解別人的感覺,

體諒父母的辛苦和老師的付出;

家長能夠引導、幫助小朋友做到這一點,

他就會是ㄧ個最棒的孩子!

許添盛醫師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黑輪媽與豚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